
图为张翠山带领东非公司员工一起勘查建筑现场
海外网10月30日电 对大多数国人来说,非洲既遥远又陌生,但许多非洲国家却是我国的好兄弟,有那么一批默默无闻、勤劳努力、长期扎根非洲大地的中国人,他们是中非友好的使者,一带一路上的开拓者。华东交通大学04届土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张翠山正是其中一位。
10年前,他怀着“好男儿志在四方”的豪气来到非洲。10年间,他卯足了干劲,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学会了当地语言——斯瓦西里语。因为工作出色,连续数年被评为中铁建工集团东非公司优秀员工,如今,身为区域经理的他,手上做着几个上亿元的项目,管理着700余人的团队;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中,他不但成为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草原上的动物保护大使,还是非洲人心目中的中国铁建人的形象大使。
“非洲建筑工程师梦”
打造华东交大范儿的中国品牌
在位于恩戈罗火山口自然保护区的项目驻地,斯瓦西里语(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)不会怎么办?领工员只负责工地生产,涉及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只能靠张翠山自己。
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:“越怕什么越来什么。”
带着这些忐忑与担心,项目经理将张翠山在内的80多名工人一并这样留在了工地。
“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,要看到成绩,要看到光明,要提高我们的勇气。”想想毛泽东的这句话,作为中国人,对于张翠山来说,“为人民服务”就是踏踏实实为非洲人民服务!
如果不迈出脚步永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;如果不实践,成功的想法永远只是在脑海里游泳。
带着攻坚克难的学习心态,强大的内心让张翠山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破茧成蝶,独立撑起这块建工土地上的“一片天”。一个人带领100号工人施工,管理库房、打理生活,虽有压力,但工程有了很大进展,这让领工员佩服不已。“张翠山像当地的马赛人,能够很快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。”坦桑尼亚最出名的建造师马瓦拉(MAWALLA)这样评价张翠山。
也正是凭着这股子甘于吃苦的韧劲,张翠山树立了被当地人信赖的品质: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笃定前行,勇于担当,敢于创新。